我院师生与校友为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完井贡献智慧

发布时间:May 29, 2018点击量:

副校长王华(左三)带队参加完井仪式并慰问师生

5月26日,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的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在黑龙江省安达市胜利完井,我院多名师生、校友参与该项工程,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松科二井于2014年4月13日开钻,历时4年多时间,完钻井深7018米,成为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该工程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对拓展我国深部能源勘查开发新空间、引领白垩纪古气候研究和服务‘百年大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部钻探技术和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松科二井开钻以来,院勘与基础工程系乌效鸣教授、胡郁乐教授、张晓西教授、张惠副教授等一直在工程现场,带领十几位研究生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工作。

       

乌效鸣(左)、胡郁乐在泥浆实验室

  “松科二井”完钻井深为7018米,高温、高压、高应力是难点问题。泥浆被誉为钻井的 “血液”,决定工程的成败,高温泥浆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要。在钻进的过程中,钻井越深,温度越高,钻井液的技术难度越大。乌效鸣教授对国内外近30家泥浆材料供应商产品进行大量遴选和配方试验,研制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配方,经受住了井底240℃以上温度的考验,刷新了我国钻井液应用的最高温度记录,实现了泥浆各环节的平稳过渡,避免大体积换浆,给工程节省了大量资金,保障了钻孔的安全性,同时为解决超万米深部钻探、干热岩勘探开发等面临的超高温泥浆难题提供了技术储备。

  胡郁乐教授研制的随钻式高温井内参数测量系统,配套松科二井的工艺需求,实现了随钻下入座卡式、投入式、绳索取心打捞式等井内高温测试,取得的井下动态数据为钻井工程井下功力机具的决策、泥浆性能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张惠副教授带领我校深部钻探课题组师生,联合宁波意宁液压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6500米绳索取心绞车,为深井绳索取心技术成功实施提供了设备保障,该取心绞车是我国首台深井用绳索取心绞车。

       

张晓西(左)、胡郁乐(右)和杨经绥院士在一起

张晓西教授曾参与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尽管已退休,但他心系该工程,多次前往松科二井工程现场,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和探讨相关问题。

       

我校学生在井场录井室参观学习

在我师生积极参与该工程实施的同时,我院广大校友为该工程的顺利完井做出了大量贡献。我院1978级探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朱永宜担任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我院1979级探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冉恒谦担任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副总指挥。

据了解,松科二井工程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信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沙巴足球体育(China)官方网站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沙巴足球体育(China)官方网站